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协同创新与发展”成为高频词,被包括政府、行业、国内外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屡屡提及。事实上,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与竞合,正在步入新的阶段。
一方面,全球协同合力促进减排降碳的呼声日渐高涨。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举办的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现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发言中表示,未来5~10年是全球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转型升级、加速产业融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希望中德两国抓住机遇、携手同行,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不断推动产业合作提质升级,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成果惠及于两国人民,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低碳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围绕未来中德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万钢提出4点倡议:第一,增进战略共识,加快推动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推动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充分发挥双边对话合作机制作用,加强沟通与协调;第二,加强政策协同,共同研究、推动政策标准法规的协同,共同探索基于减少碳排放的新型汽车产业管理以及政策体系;第三,深化科技合作,推动两国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研发合作,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第四,拓展产业合作,开辟新能源、绿色和数字经济领域等方面合作,释放产业融合发展的增长潜力,积极拓展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也表示,中德两国需要共同加速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大力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两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合适的框架条件,同时加强交流,保证双方协调统一透明的路线图、标准法规和管理。
政府与行业机构层面呼吁和推进全球化协同合作,也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与践行。包括大众、奔驰、宝马在内的多家跨国车企相关负责人,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也表达了与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合作伙伴为实现碳中和而加强合作的愿望。
比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实现全球碳中和要打破壁垒、加强跨国合作;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首席执行官兼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集团销售负责人Stefan Mecha呼吁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戴姆勒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时琨也表示,奔驰希望与中国合作伙伴实现强强共创。
不仅整车企业有协同发展的诉求,零部件企业也有同样的心声。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呼吁,加强动力电池碳管理迫在眉睫,应加快推进建立全球统一互认的碳足迹标准。
另一方面,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不断升级。围绕碳中和的全球竞争越发白热化,游戏规则也在逐步加严,覆盖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间、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也呈现出新的形态和变化。比如,欧盟启动碳边界调节机制,对进口商品征收碳税;美国也将对产品(包括美产及进口)的碳排放强度超过基准线的部分征收碳税。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在协同与竞合中塑造自身的“碳优势”,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记者 王璞)
凡注有"商用车快讯"或电头为"商用车快讯"的稿件,均为商用车快讯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商用车快讯",并保留"商用车快讯"的电头。